欢迎光临陕西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心有限公司官网 www.lopys.com 服务热线:029-81151833/62349788
陕西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心有限公司 陕西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心有限公司

领航云管理平台

首  页 关于我们 服务领域 专家团队 业绩展示 技术与售后 资讯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开云·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 资讯中心 > 公司动态
资讯中心
行业快递  
about_p_03.jpg (492 bytes)

《高质量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

来源:工业互联说 作者: 关注度: 日期:2024-7-25


高质量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鲁春丛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双重力量驱动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蹄疾步稳,量质并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升级步入新征程,数字技术创新活跃、信息产业代际跃迁、智算设施扩张布局、工业数据爆发增长、智能算法加速演进、融合赋能动力强劲。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后期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初期的中国制造业在抢抓重大历史变革机遇中积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宏伟图景。释放数据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时不我待、正当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强调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工信部党组决策部署,牵头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算力基础扎实推进。建成“技术领先、标准统一、高效畅通、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构建标准、算力、数据和安全四大能力体系。在北京建成国家中心,在工业大省推进若干区域分中心建设。聚数赋能初见成效。大数据中心汇聚了工业设计数据、双碳服务数据、企业数据资产数据、工业大模型语料数据、行业运行数据等。从企业看,工业数据涉及企业的知识、经验、工艺、技术,绝大部分数据不出厂区。工业大数据汇聚和应用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数据平台必须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才具有生命力。我院探索建设了多个典型的工业数据应用,这里重点介绍两个工业数据平台。 

第一个,汇聚全国工业设计数据,打造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消费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用户入口,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竞争的根本在于供应链的竞争,谁掌握了产业链供应链,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对于任何一条产业链,一旦某个链条出现大幅提高效率的技术,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发生变化。当前,企业数字化升级,已经从企业内部的数据整合、部门间信息互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加持下,全面转向突破企业壁垒、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数字空间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并指导物理空间中的企业实现业务协作和资源共享,打造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链群化产业网络,这是当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任务。

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从全球发展趋势看,构建数字化、平台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工业设计供应链体系,是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外工业设计平台已经拥有两千多万用户和全球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设计工程师在设计产品时选用的数字工品,一旦加入产品的物料管理清单(BOM),很大概率会被采购进入生产制造环节。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基于平台化、大数据、强链接、树标准思维,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推动制造业应用自发扩张、链群自然形成、商业模式清晰、平台企业共赢,奠定了全国数字供应链基础。平台分为大国工匠、大国智造、大国软件、大国品牌四个版块。其中数字工品创建和参数化选型设计是工业产品平台化设计的核心能力。

大国智造板块为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将自身的产品基于国产工业软件,通过定义产品的形状、尺寸、约束关系等数据来创建相应的数字工品。企业可在后台上架数字工品,查阅工品下载情况,实现客户线索精准对接,降低获客成本、拓展客户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数字化水平。几年的调研实践,我有个深刻的感受,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不高,特别是设备、产业、车间、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但把他们的产品做成数字工品,一年只花三万元按照名录放在平台上,可以大幅增加线上设计导流、加大产品销售的概率,这是中小企业低成本见效快的数字转型方案。以东莞某零部件企业为例,通过上传近500个数字工品,累计获取客户线索超146万条,成单数量3000单以上,远超传统营销渠道。

大国工匠块为整机企业提供服务。整机企业设计师通过输入产品需求,基于数字工品智能化生成产品3D模型,提升设计效率。设计师基于平台的数亿件数字工品、数万件标准件模型开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新发展能力。以苏州某整机企业为例,平台为企业提升设计效率近30%,拓展供应链资源客户近两千家。

大国软件板块,通过吸引华天、浩辰等国产自主头部工业软件企业和海克斯康等广大工业软件厂商入驻,将CAD、CAE、MES等国产工业软件集成到平台,提供低成本、高成效的工业软件SaaS化服务模式,推进供应链和工业软件协同创新发展。

大国品牌板块,依托上架产品在平台上的影响力和市场检验反馈,周期性开展“大国品牌”遴选活动,帮助我国各类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供应链企业塑造优质品牌形象;面向制造业供需双方,提供优质供应商寻源、集采、询价、线上交易撮合等服务,促进优质产品竞合发展。

平台已经汇聚近36万家企业和198万名活跃工程师。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数字工品库,超2亿件数字工品,涵盖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服务98家央企中的64家,195家军民融合企业。全国两千多所高校、近8万名学生免费入驻平台,帮助设计工程师从学生时期就培养产品认知和产品创新能力。平台数据可实时监测我国装备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是产业空间布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主要集聚区,占比分别达到50%、18%、9%。2023年至今,平台新增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反映产业链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继续聚集。举个福建的例子,福建省共有46056名设计工程师、3467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和50所高校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厦门、泉州、福州等区域,工业分类覆盖工业母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汽车、医疗装备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二是经济运行状态。平台日活跃工程师数量超17万名,月活超120万;数据显示2023年1-5月份工程师活跃度快速上升,6-9月份缓慢下滑,10月-12月份持续回升,今年1-3月份,春节过后持续走强。与GDP曲线对比可知,工程师活跃度与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基本一致。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根据企业间供需交互轨迹,绘制供需关系图谱,连接越密集,说明供应链韧性越强。从平台上472家工业母机整机企业中筛选前50家企业,绘制供应链图谱,可见工业母机产业链“大动脉”位于“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一带。同样,我们可以对医疗装备、工业机器人、农机装备等重点产业链进行分析,为我国强链补链、产业链转移提供数据支撑。

未来三年,在工信部指导下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建成全球最大的数字工品资源库,聚集100万家制造业企业,500万名工程师和10亿件数字工品,搭建工业设计大模型,实现产品生成式设计、供应链智能化推荐,吸引更多国产工业软件厂商入驻,发展壮大国产工业软件,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

第二个,汇聚全国双碳数据,打造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2023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李强总理和张国清副总理对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都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体消费量的65%左右,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目前,国际碳管理、碳交易形式严峻。欧美均建立相关碳关税机制,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清洁竞争法》等都明确了碳关税征收时间点,全球性的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形成。此外,国外在碳管理方法和工具领域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欧美环境产品声明体系(EPD),GaBi、Ecoinvent等多款LCA数据库及其软件,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成为国内外碳排放核算领域重要工具,但跟我国工业相关的数据量占比均不到4%,碳排放因子值与我国实际偏差较大,多项数据多年未更新。

工信部大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承担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构建我国工业领域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分销、使用、废弃等阶段的碳核算范围进行界定。建设碳排放因子数据。明确产品在特定技术水平下,每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温室气体排放量。推进碳足迹评价认证。通过推进与必维(BV)等国际认证机构对接,实现碳足迹报告国际互认。碳管理平台按照“1+M+N”总体架构,已建设1个国家主平台、10个行业平台,规划建设9个区域平台,研发国家工业碳基础数据库,提供碳数据服务、碳足迹评价认证和碳减排等三大公共服务。

平台目前为9700多家企业14000多个产品提供碳核算服务,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节能减碳服务,工业设备能碳管理数量达3万套,服务企业用能平均降低12%。国家工业碳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研制和数据共享合作的方式聚集本土化碳排放因子数据,目前与钢铁、石化、建材等40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碳足迹数据合作,联合北工大、中科院生态中心等3家科研单位、7家行业协会等共同研制本土因子数据,已汇聚1万多种因子数据,超过7.7万个数据集。我举个案例进行说明,以大金重工公司1台2MW风机运行20年为例,开展碳足迹核算评价认证。在国家工业碳基础数据库中找到风机对应的核算模型和各环节碳排放因子,采集风机在生产、运输、运行和回收等各阶段的活动数据,基于碳排放模型在平台上计算风机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1692吨,平台向企业提供碳足迹认证报告。

前期,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在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基础数据库建设、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国际衔接与互认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我国工业碳管理需提高三方面能力。一是建设碳基础数据库,构建高质量本土化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和统一权威的碳核算模型数据库。二是丰富碳管理手段,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体系化碳管理和实施路径,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和应用推广不足。三是健全碳足迹评价认证体系,加快建立国内碳管理标准体系,推动与国外认证体系实现互认。

未来三年,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国家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的目标是服务企业不少于15万家,覆盖20个行业、15个省份;汇聚碳排放因子1.5万种、碳核算模型2.5万个以上,构建工业领域国际权威碳基础数据库,与多种国际评价机制互认,打造碳排放国际认证平台。


上一篇: 数字经济时代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下一篇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4)》发布
扫描二维码关注本站
三角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家团队
业绩展示
资质荣誉
社会责任
支撑平台
三角 业务领域
信息系统工程咨询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信息系统工程设计
信息系统工程评测评估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信息技术培训
三角 技术与售后
技术实力
服务承诺
服务联系
在线留言
三角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快递
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
技术文件
三角 联系我们
招聘职位
投递简历
联系方式
西安工商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二路亚美大厦聚福阁302室  业务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一号绿地SOHO同盟A座908室
主办:陕西省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心  电话:029-81151833 029-62349788 13572118978 传真:029-65692187
Copyright 2014 www.lop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