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1. 国家与地方政策驱动
- 国家层面:低空经济纳入新增长引擎,空域开放试点扩围。
- 西安行动:
- 《西安市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案(2025-2026)》明确:
- 试点区域:西咸新区
- 核心任务:构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无人机管控”五位一体低空信息网络。
- 目标节点:
- 2025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试点5G-A基站、低空雷达。
- 2026年底:建成5个无人机起降场,实现空域“建-管-用”一体化。
2. 为什么发展低空经济?
- 经济价值:带动无人机研发制造、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千亿级产业链。
- 城市治理:提升交通调度、灾害救援、环境监测效率(如无人机10分钟抵达灾区)。
- 全国竞速:
- 浙江:2027年农用无人机超1万台,建100个智能监测点。
- 南京:开通40条航线,年配送飞行超2万架次。
- 成都:低空旅游年接待游客1.2万人。
二、西咸新区建设规划
1. 现有基础
- 产业生态:聚集37家低空经济企业(如爱生无人机、探索鹰航空),覆盖整机制造、飞控系统、应用服务。
- 标杆案例:
- 西北首家中型无人机适航企业(探索鹰航空)。
- 全省首次空地协同无人配送测试(陕西水务智能科技)。
2. 核心挑战
|
领域
|
问题描述
|
解决方案方向
|
|
通信
|
低空信号覆盖不足
|
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
|
|
导航
|
城市环境定位精度低
|
融合北斗增强+视觉导航
|
|
监视
|
“低慢小”无人机难追踪
|
低空雷达+光电监测系统
|
|
空域管理
|
多部门协调难
|
建立全市统一管控平台
|
|
资金/人才
|
投入大、复合型人才短缺
|
引入社会资本+校企合作
|
三、低空经济ABC
1. 定义与范围
- 低空:垂直高度≤1000米(可延伸至4000米)。
- 载体:无人机(占比70%)、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 产业链:
- 上游:芯片、电池、材料
- 中游:飞行器制造、软硬件开发
- 下游: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空中观光、应急救援
3. 四大应用场景
|
类型
|
典型场景
|
代表案例
|
|
消费类
|
低空观光、航空运动
|
成都12条体验航线
|
|
作业类
|
农业植保、电力巡检
|
浙江“低空+地面”监测点
|
|
运输类
|
快递配送、医疗物资运输
|
南京年配送2万架次
|
|
长航程
|
森林消防、通信中继
|
河南环境监测
|
附:全国低空经济动态速览
|
地区
|
进展
|
|
浙江
|
2027年农用无人机超1万台
|
|
河南
|
开通低空观光航线+农业植保
|
|
南京
|
40条航线覆盖快递/医疗/巡检
|
|
成都
|
低空旅游年飞行超4000架次
|